豫都网 > 河南新闻 > 三门峡新闻 > 湖滨区新闻 >

村里来了“小支书” ——记寺庄村第一书记徐英芳

[摘要]“不见其人先闻其声”。每当听到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一阵阵爽朗的笑声,磁钟乡寺庄村的老百姓都会笑呵呵地说“我们的小支书来了”。百姓说的“小支书”名叫徐英芳,是湖滨街道派驻磁钟乡寺庄村的第一书记。 知难而进,她是不服输的 “小支书” 7年社区基...

“不见其人先闻其声”。每当听到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一阵阵爽朗的笑声,磁钟乡寺庄村的老百姓都会笑呵呵地说“我们的小支书来了”。百姓说的“小支书”名叫徐英芳,是湖滨街道派驻磁钟乡寺庄村的第一书记。

知难而进,她是不服输的“小支书”

7年社区基层一线工作经历,造就了她坚毅的性格,她的骨子里有一种“不服输”的基因,越是难解决的问题越要尝试着想办法解决。作为村第一书记,她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。

寺庄村地处丘陵地带,耕地面积少,村里经济作物单一,经济基础相对薄弱。尤其是老村4组,虽然只居住十几户40多人,却聚集着全村5百亩耕地以及唯一的一所小学教学点和29名师生。这里的道路出行极其不方便,1200米路面的泥泞道路成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“拦路虎”,一到农忙时节经常有村民因为道路颠簸发生意外,寺庄村的群众非常迫切希望尽快将道路硬化,以方便出行和农业生产。

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徐英芳下定决心:“一定要把老村4组的产业路修好,把群众致富的拦路虎消除掉。”她顾不得家里需要照顾的两岁的孩子,东奔西跑,想尽一切办法,多方联系相关行业和部门协调修路资金,为寺庄村争取财政“一事一议”奖补资金26万元。

“虽然有了资金支持,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。”在修路过程中,徐英芳真正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辛和不易。虽然村里的群众都知道修路是“惠民工程”,可一旦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,就会引发许多问题,“你们拓宽道路占我家地了,我家小麦长势多好”“我家这两棵树马上就长成可以卖了,补偿少了就不让占地”……面对种种难题,她知难而进,反复走家进户做思想工作。

经过一周的努力,她换来了群众的支持,清障补偿问题的解决为道路的顺利施工创造了便利。最终,1200米的道路得以硬化并顺利通过验收。每当看到一个个幼小的身影走在干净平坦的道路上步入知识的殿堂,看到丰收的景象,徐英芳的心头总会涌上一股暖流。

热心温情,她是不消停的“小支书”

住在村支书家,吃在村委楼,徐英芳虽是驻村干部,可她从来没把自己当外人,她总说自己是寺庄人,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寺庄的老百姓多做一点事。徐英芳“人闲心不闲”,一有时间,她就在村子里转悠,和村民拉拉家常、聊聊天,听听“张家长、李家短”,谁家的老人生病了,谁家有红白事了,谁家地里的收成咋样,等等,她都能说出个“一二三”。

由于地处偏僻,寺庄村的贫困户比较多,而且致贫原因也各有不同,有的是因为家里有长期病人,高昂的医疗费用拖垮了一家人;有的家里是残疾人,丧失劳动力,缺少经济来源;还有的家里地少,没有经济作物,又不愿外出务工,生活上比较困难……凡此种种,徐英芳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她对症施治,结合各自不同的情况,采取不同的帮助方式,她帮助有病人的家庭办理大病医疗救助手续。她联系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、市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到村里给群众提供务工信息和技术培训,让每个有愿意劳动的人都有一技之长,都能养家糊口。

她有热情,更有温情。在春节慰问村里老党员、老干部过程中,她仍不忘村里的贫困户,总是抽空到困难户家中看看,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,并为他们送去米面油。寺庄村的老百姓都说:“我们村的小支书不仅长得漂亮,而且是个热心肠,是个好闺女。”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老百姓:只要群众有困难,党组织就一定会竭尽全力提供帮助。

徐英芳不仅自己尽心尽力为群众做事情,她还把这种正能量在社会上进行传递。如今,各村民小组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,金菇园香菇种植合作社和玉林香梨种植项目的落地,让寺庄村的贫困村民们看到了致富希望,也让徐英芳脸上的笑容更加美丽灿烂。

2016年初,徐英芳组织党员干部成立寺庄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,目前已吸纳党员志愿者44名,并在全区率先成立“寺庄村志愿者扶贫工作站”,累计开展扶贫帮困、关爱留守儿童、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32次,收集认领微心愿55条。徐英芳的举动感染了很多人,一些党员群众纷纷自发要求参加党员志愿者服务队,为群众做好事。

入乡随俗,她是不满足的“小支书”

“我们的第一书记虽然年纪不大,但是勤快,有空就走村串户了解情况,平时穿着也很朴素,一点架子也没有。她还学会了说寺庄话,在我们眼里她就是我们寺庄人,村里人都喜欢她。”说起徐英芳,村民周菊花忍不住夸奖起来,而且竖起了大拇指。

徐英芳经常说知足常乐,可在工作上,她却总是不满足。隔三差五,在村里都能听到或者看到:“咱村有好消息了,小支书要给仓娃盖房了,好人都到咱村了,为咱有这样的好干部点赞,现在的人谁愿意从口袋掏出一分钱给别人!我真的很佩服她……”寺庄微信群就这样“炸开锅了”。

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变,徐英芳说话和举动越来越像村里人了。当别人问她,驻村感受时,她说“我就是寺庄人,驻村就是住家,多为家人和邻居做点事是我的责任……”徐英芳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她对寺庄的喜爱之情,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诉说着她已经融入寺庄村的生活,寺庄人也为有这样的一位支书感到骄傲和自豪。

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,徐英芳坚持着“奉献不言苦,追求无止境”的信念。她总是说:“希望这段难忘的驻村经历能够成为以后我引以为豪的美好回忆……”


《村里来了“小支书” ——记寺庄村第一书记徐英芳》河南新闻-豫都网提供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smx.yuduxx.com/hubin/{535847.html,谢谢合作!

[责任编辑:admin]

我要评论

尚未注册畅言帐号,请到后台注册

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
1、未经豫都网(以下简称本网)许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。

2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,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。

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>>

返回豫都网首页
版权所有: 豫都网 Copyright(c) 2010-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.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
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来信通知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,谢谢!邮箱:admin@yuduxx.com
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
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